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5/22数字技术帮助小众商品走进千家万户 新零售平台
- 05/20数字技术让博物馆频频“出圈”
- 05/19让业务流程再造与数字技术支撑“协同发力”
- 05/17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探访南京溧水白马镇
- 05/13小区楼道发生火灾怎么办?四季青街道的一场演
数字技术让博物馆频频“出圈”
5G+AR技术,让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舞火爆出圈,无数网友为此@河南省博物馆“一定要去实地体验‘博物馆奇妙夜'”;三星堆考古发掘全程直播,令亿万网民追捧,热议青铜纵目面具与外星文明……
2021年的中国博物馆“出圈”事件,无独有偶,都与科技紧密相连。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2021年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一直以守护人类古老文明为职责的博物馆,如何携手科技、拥抱未来?
“云游”博物馆
今年年初,一场《唐宫夜宴》舞让河南省博物馆火爆出圈!十几位小姐姐浓妆艳抹、娇憨可人地联袂赴宴去,而真正的“主角”却是虚拟背景中的许多国宝级文物——莲鹤方壶、妇好鸮尊、贾湖骨笛。
其实,在节目中担当“气氛组”的,还有众多精美非凡的字画——《簪花仕女图》《捣练图》《明皇幸蜀图》《千里江山图》《备骑出行图》《树下美人图》《侍马图》……
业内人士指出,5G+AR技术应用于博物馆策展和展陈展示,让人们穿越时空,实现了“人在古人画中游”的梦想。数字技术不仅可以让人们随心所欲“云游”博物馆,还可以“无中生有”“以假乱真”,创造出虚拟与现实融合的网络时代文化体验。
今年4月间,一场名为“丝路美地”的数字敦煌展活动,作为中国敦煌活动年开幕的重磅展览,引发国际关注。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塑像和壁画,向观者讲述著名的佛经故事。行走于满目绚丽的艺术宝窟中,人们会惊奇地发现:这一展览是高科技复制款,几乎可以乱真。
湖南省博物馆则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再现了宋朝人的“慢生活”。伴着悠扬的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呼朋引伴、游山玩水、赏花饮酒,好不惬意。据悉,这个360度全景线上虚拟展厅里,细细数来竟隐藏了80余件文物。在高科技加持之下,人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不再是沉睡沉默的文物,而是活色生香、触手可及的历史与文明。
可期“智慧脑”
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到5535家,比上一年增加181家。“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10.22亿人次。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给快速发展的博物馆行业带来巨大挑战。疫情期间,全球博物馆因防疫需求而不得不闭馆,或严格控制人流。“云游博物馆”一时成为人们共同的强烈需求,也对博物馆的数字化水平提出了挑战。
未来,博物馆无疑应该是智慧的。但是,博物馆“登云入网”并非只在前端和展厅。
早在2018年,由上海博物馆建设的一个国内首创、全面基于数据的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就已经投入运用。据介绍,这个系统可以采集上海博物馆从藏品、客流、传播效果到文创产品销售的数据,连接人、物、馆,相当于让博物馆拥有了一个“智慧大脑”。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这个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搭建,将成为上海博物馆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新路径,也为上海博物馆东馆迈向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探路。
与此同时,博物馆作为文明守护者,一直承担着保护和修复文物的重任。而文物修复中的科技含量如今也越来越高。在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热释光测定年代仪、X荧光分析仪、高光谱检测仪、离子色谱仪、激光清洗机等众多科技装备在为国宝文物保驾护航。
左手科技右手文明
未来博物馆长什么样?它一定可以无缝连接当下和历史,让人类文明所有熠熠生辉的重大时刻都得以重现,甚至可以让我们参与其中。
在全球范围内,博物馆左手科技、右手文明、拥抱未来,正在兴起新的浪潮。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将“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
不过,虽然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已经普遍成熟,许多博物馆都已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但数字化采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数字化运用和保护才是难题。围绕博物馆数字化工程,配套资金和高科技人才的不足也成为制约瓶颈。
有网民吐槽:“看过某省级博物馆数字化展陈,内容太粗糙!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数字化以后反而像赝品……”“要真实还原文物历史状态与容貌,需要真金白银投入,需要极高精度的数据。博物馆数字化工程应该精益求精,不能敷衍凑合,徒有形式。”
文章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 网址: http://www.szjsyyyzz.cn/zonghexinwen/2021/0520/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