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浙江省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协同应用正式上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张律 记者曹吉根) 经过半年多来的集中攻坚,浙江省政府数字化转型11个标志性项目之一——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协同应用(以下简称“协同应用”)9月29日正式上线运行。这是全国首个食安综合治理数字化协同应用。
记者从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该协同应用全面整合原有系统、联通“信息孤岛”,通过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AI识别等新技术提升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首批共建设有特殊食品风险智控、食用农产品风险智控、食品冷链风险智控、阳光厨房、农村家宴风险智控、校园食品安全智治、网络订餐“以网管网”等12个食品场景以及婴幼儿配方乳粉区块链追溯应用。通过集成创新,所有功能和场景都集中在“浙里办”和“浙政钉”两个APP端口输出,企业群众可以在一个端口办事查询、执法人员可使用一个系统监管执法。截至目前,已实现浙江省食药安委主要成员单位、长三角地区、各地市等不同层面的数据对接和共享,共归集1482张表单、8.7亿条数据。
“系统有一项应用叫‘重点风险企业清单’,近日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排查,自动生成明确了食用农产品中生物及其毒素、豆芽和韭菜等人为添加、瓶桶装饮用水等饮品中铜假单胞等生物及毒素这前三位风险,并立即将其作为监督抽检重点。”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协同应用建设主要聚焦“风险分析”、“物联感知”、“溯源倒查”3个方面,着力实现监管精准化、远程化和智慧化。仅“风险分析”一项,系统通过多环节、多部门食品安全风险数据建模,形成了一图、一指数、一清单,可帮助公众、政府、监管部门准确掌握各层面食品安全状况,促进监管部门精准监管。
其中,“一图”即区域风险五色图,通过绿、蓝、黄、橙、红五色分别呈现5个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可以直观体现全省各市、县(市、区)食品安全风险整体情况;“一指数”即全国首创的食品安全风险指数,主要可综合风险来源、风险波及范围等一系列相关数据,直观展示34大类食品品种风险信息,帮助了解不同时期食品品种的风险趋势变化;“一清单”即重点风险企业清单,相关监管部门可以直观看到省内各地重点风险企业名单,确定监管重点、提高监管靶向性。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浙江省在校园食品、冷链食品、大型餐饮、网络订餐单位、特殊食品企业等高风险单位大力推广普及摄像头、温湿度监测仪等物联感知设备,结合协同应用系统功能,可利用AI自动抓拍技术,对厨师未戴帽子,工作场所内抽烟、玩手机等违规操作进行自动巡检抓拍、现场预警,并将抓拍结果及时推送给企业负责人,由企业确认并落实整改,在线反馈整改情况。目前全省已有阳光厨房接入主体家,AI接入主体3416家,物联设备接入2966家,试运行期间累计抓拍违规行为16.1万余次。
记者获悉,此次系统应用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设了“浙冷链”、食用农产品风险智控、食盐智控和婴配奶粉区块链追溯等场景,使食品追溯更为精准,并为全国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浙江方案。如“浙冷链”上线以来已覆盖全省家重点企业,累计赋码142万个,实现了问题冷链食品的即报即排和精准定位。对于食品农产品的追溯,系统创新开发了绿色、黄色、红色的食用农产品“三色码”,实现了食用农产品准入准出的有效衔接。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区块链追溯,确保企业相关追溯信息真实、可靠、不可篡改,截至目前试点企业共入库扫码33.7万罐,出库扫码15.4万罐。
为了解决以往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渠道分散、群众查询困难的问题,协同应用对全省食品安全各类许可、抽检、监管信息进行归集,协同应用面向社会公众的移动端访问入口以“浙食安”的形式集成在“浙里办”APP中,这使企业、群众可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或“浙里办”APP,实行“全程网办”。同时,还设置互动和辟谣板块,帮助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下一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将持续迭代升级协同应用,根据监管实际需要和企业、群众实际需求进一步扩充应用场景,提升监管效能、方便企业办事、服务社会大众,将该协同应用打造成为全国食品安全治理的“标杆工程”。
【来源:炸见乌云】
文章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 网址: http://www.szjsyyyzz.cn/zonghexinwen/2020/100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