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9/27南方电网洪丹轲:“5G+数字电网”是世界一流电
- 09/27直击中关村论坛|北京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
- 09/27华为助力智慧福州建设,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
- 09/26兴业银行日照分行积极探索区块链应用技术 增加
- 09/26美孚?优释达?服务数字化升级:物联网技术助力工
直击中关村论坛|北京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吕银玲)9月19日,中关村论坛全球科技创新智库论坛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北京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伊彤作了题为《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的主旨报告。她认为,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速度指数总体呈现加快态势,但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她建议,推进数字技术、5G技术、互联网等技术集成创新,注重其在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
伊彤介绍,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速度指数总体呈现加快态势。北京市财政在文化领域维持较高投入水平,但要实现持续稳定增长,财政压力较大。地区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近年来增长同样乏力,特别疫情常态化下,消费拉动作用有限。
同时,北京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科技供给不足,原始创新成果和集成创新成果均较为缺乏,文化创意企业对于科技研发积极性不高,对前沿科技了解不够、缺乏应用。文化创意企业与科技企业的对接渠道不畅通。
北京有利于融合的体制机制也尚待完善。法制环境方面,文化科技融合产品在知识产权尤其在著作权和商标权保护方面的力度尚需加强;税收政策系统性不足,激励力度不大,针对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缺乏;人才环境方面,缺乏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高端人才,缺乏文化、科技两类人才交流互动的平台;社会环境方面,尊崇和鼓励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尚未形成社会共识。
对此,伊彤建议,北京要完善有利于文化科技融合的工作机制,提升文化科技融合工作系统性。积极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文化科技合作新模式。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决策机制。在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同时,注重两个中心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的统筹配置。借助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的力量,建立资源配置的沟通协调与整合互动机制。
同时,增强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支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开展文化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重点解决一批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引领性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前布局数字经济时代的无线通讯技术及文化产业相关技术,加强对高端文化装备制造的研究开发,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促进科技成果在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积极推进数字技术、5G技术、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集成创新,注重其在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业态创新。
围绕国家和北京市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需求,提升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能力。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22年冬奥会、北京中轴线申遗、大运河文化传承等重要事件和活动,深入挖掘需求,充分展示北京传统文化底蕴和创新文化精神,提升文化科技融合产品在重大事件中的显示度。
此外,北京要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与企业发展路径。支持“文化+科技”新业态,促进文化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赋能“文化+科技”新业态,优化文化产品供给,激活文化消费新动能。大力支持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型文化科技服务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较强产业带动力、区域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科技企业。
伊彤还建议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布局文化制造业优势产业发展。推动京津冀三地共同支持工艺品、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装备、游戏装备等文化制造业适度发展,为北京影视制作与发行、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高端环节提供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支撑。
她表示,北京还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和资本市场,激发文化中小企业活力;进一步优化文化科技融合的生态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北京商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p>
文章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 网址: http://www.szjsyyyzz.cn/zonghexinwen/2020/0927/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