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9/14BIM技术应用助推建设跑出“加速度” 市域快线璧
- 09/14让数字应用弱势群体也乐享“智生活”
- 09/14关注智博会|新型半导体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是
- 09/14工信部:前瞻部署一批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
- 09/14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请问公司在数字服务
让数字应用弱势群体也乐享“智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
【聚光灯】
5G新阅读、远程医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在线教育……在近日举行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丰富多彩的新兴数字服务让人大开眼界。如今,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但与此同时,由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数字鸿沟”也客观存在,由此引发的各类经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健康码、通信行程卡等被广泛应用,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一些老年人难以适应。有的对这些数字化产品心存抵触,有的则是想学而“力不足”。对此,专家呼吁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消除“数字鸿沟”,让数字化技术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在2020服贸会综合展区,参观者通过VR设备体验滑雪。新华社发
两位参观者体验虚拟主播产品。新华社发
一名老人体验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新华社发
观众观看微生物化验机器人演示。新华社发
因物理设施产生的“数字鸿沟”已非常小
【案例】
疫情期间,上网课成了学生们的一种常态,但也有部分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一度处于“脱网”“半脱网”状态,无法正常上网课。另外,一些老年人至今仍然不会使用网购、网约车、移动支付等相关软件,成为数字弱势群体。
“当子女们可以熟练使用手机浏览疫情动态、购物、玩游戏或刷短视频时,自己年老的父母可能还停留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的阶段,没有跟上数字化的脚步。这种‘数字鸿沟’可能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湖北武汉一位下沉社区干部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互联网产生以来,“数字鸿沟”就一直是各界人士所关心的问题。之前,人们对“数字鸿沟”的担心主要是互联网物理接入方面的鸿沟,即担心数字基础设施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使一部人因为物理设施的原因而无法接入互联网,从而产生“数字鸿沟”。这类因数字基础设施差异而产生的“数字鸿沟”,可称之为第一类“数字鸿沟”。经过多年努力,这类“数字鸿沟”在我国已经非常小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较2018年底提升7.8个百分点,城乡之间的互联网普及率差距缩小5.9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村村通”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两大工程的深入实施,广大农民群众逐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同步享受信息社会的便利。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99%。
“也就是说,因为物理设施而产生的‘数字鸿沟’正在被消灭。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正在由基础设施差距、收入差距等原因向知识差距转化,城乡之间仍存在着实际的‘数字鸿沟’。”李勇坚说,当前,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年龄因素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因为不懂电脑网络技能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51.6%;因为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9.5%;因为年龄太大或太小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4.0%。
新技术将降低互联网使用知识门槛
【观点】
有专家认为,疫情使我国网络快速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老年人口渗透,疫情期间的网络生活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网络普及率。如果我国网络普及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85%的平均水平,将产生2亿至3亿新网民,我国可以进一步弥合“数字鸿沟”,而且新网民也将成为新的数字消费者。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曾宇指出,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在保障消费和就业、推动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了强大的增长潜力。
文章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 网址: http://www.szjsyyyzz.cn/zonghexinwen/2020/0914/761.html